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:以诚管城 共建精致城市

发布时间:2024-01-02   来源:荣成市

近年来,荣成市综合执法局围绕信用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,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,力求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美德推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,助力文明城市建设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一、机制建设

为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”重要指示精神,依托全市信用体系建设,将信用监管引入城市管理领域,出台规范性文件《荣成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管理及星级评价实施办法》,首创推行“说服教育柔方法+信用管理软措施+行政处罚硬手段”的“信法联动 以诚管城”的城市管理新模式。

在“信法联动”的新型监管模式中,“信用积分+星级评价”构建起城市管理信用评价模型,行政相对人的初始信用分为100分、基准星为三星,违反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将给予信用减分,积极配合参加城市管理将给予信用加分,星级根据信用积分由高到低分为五星、四星、三星、二星、一星、零星(以空星表示)六个等级,为让信用信息更易被人了解,设计了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二维码和星级标识牌,为全市所有5000多家沿街商户进行了张贴,将信用分转化为量化、直观的数字和星级,为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提供了依据。

二、开发平台

建设了国内首个“综合执法+信用”监管平台,具备“一通六化”的总体功能,有效地补齐了精致管理必需的“设备、数据、智慧”三大短板,为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“脑力”支撑。

“一通”,即与市级信用监管大平台互联互通,打破了原来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壁垒,更好的助力综合执法工作。

“六化”,即责任网格化,实现责任网格精准划分,工作任务明确,完成情况清晰,为强化队伍内部管理和精细考核奠定基础;执法精准化,实现对商户分级分类差异化的监管模式,星级高的无事不扰,星级低的加大检查频次和抽查力度,更加合理地调配有限的执法力量;调度现场化,利用监管平台与执法终端的有效配合,实现任务接收、信息查询、证据采集等一系列事项的快速办理;查询实时化,执法队员变“走马观花”式执法为“徒步行进”式执法,每天对沿街商户门前秩序情况开展扫码评价,并实时回传监管平台,提高管理精细化;信管智能化,平台具备升星降星提醒、多次违规筛选等智能化功能,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效能;分析模块化,后台具备星级占比、网格化数量等11个模块,将信用监管效能直观展示。

三、闭环监管

依托信用监管体系,健全信用承诺机制,形成“承诺—监管—践诺”闭环管理模式,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,降低了失信风险。

在信用承诺方面,印发《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业自律承诺书》,在综合执法工作开展之初,首先结合信用监管平台的基础数据,让全市5000多家沿街商户全部签订了行业自律承诺书。

在信用监管方面,依托信用监管平台的星级等级,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的监管模式。对信用等级高的诚信商户,平时完全可以“无事不扰”,对信用等级低的商户,加大检查频次,重点监管,始终让他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,合理调配有限的执法力量,真正的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。

在信用践诺方面,结合日常执法,抽查商户履约践诺情况,对违反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的行为,给予信用减分的惩戒,还建立起轻微或一般违法失信积累关注机制,对短期内反复出现的多次轻微失信行为,及时提醒约谈;经提醒仍无改观的,处罚与扣分“双管齐下”。

四、活动引领

首创推行城市管理“街长”制,通过信用奖励招募商户认领城市管理街长,协助劝阻店外经营、乱堆物料、非机动车乱停放等城市管理顽疾,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“末梢”。目前,共招募街长78名,协管商户4000多家,在此基础上,组织开展“领着市民管市容”志愿服务活动900多期,吸引3800多市民和商户走进城管、理解城管、参与城管,拉近了市民与执法者的距离,凝聚强大的社会暖流,促进社会和谐。

五、工作成效

(一)实现隐性信息显性化。如今,商户有了星级标识牌这样的“信用身份证”,贴在商户的门口,人人可见、可查阅。如果信用不好,消费者就不愿光顾,商户就很难有持续性发展,就会真切体会到“人无信不立、业无信不兴”的含义,从而更加重视诚信经营。

(二)形成正推倒逼机制。过去违规商户怕执法人员行政处罚,现在更怕扣信用分。为什么怕,城市管理领域信用分值低了,星级就低,对确定为城市管理领域二星级以下的行政相对人,我们将采取加大监督检查频次、信用提醒、信用约谈等方式,督促其守法诚信从业。

(三)提升城市市容秩序。现在,沿街商户一改过去的被动服从,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越来越多,店外乱堆乱放、占道经营、流动摊点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;这些违规行为减少了,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大幅下降,老百姓的投诉也随之减少,综合满意度明显增加,呈现出“一多一少”“一减一增”的良好局面,城市市容秩序大幅提升,尤其是历次的创卫检查和文明城市复查中,市容秩序类问题很少。

信用荣成微信公众号
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微信公众号